近日,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清华大学发表了一场题为《在不确定的世界里,做确定的自己》的演讲,迅速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。这场长达90分钟的演讲不仅金句频出,更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困境与出路。作为中国教育界的标志性人物,俞敏洪结合自身三次高考、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,为在场学子提供了关于人生选择、职业规划和精神成长的深刻见解。这场演讲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,在于它超越了成功学的说教,直指Z世代青年的精神焦虑与价值困惑。

一、演讲核心:在变局中坚守的三大人生准则

俞敏洪开篇即指出当代青年面临的三大不确定性:技术革命带来的职业颠覆、全球化退潮下的发展限制、价值观多元导致的认知混乱。对此,他提出应对之道的'三个确定':确定的学习能力(掌握跨界迁移的元技能)、确定的价值观(建立是非判断的基准线)、确定的抗压能力(培养逆商比智商更重要)。特别强调'慢成功'理念,以自己28岁才考上大学的经历,驳斥了社会上泛滥的'成名要趁早'焦虑。

二、金句解析:那些刷屏的演讲片段

'人生不是短跑,而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'直击内卷痛点;'用五年时间做好一件事,你就是专家'破解速成迷思;'悲观者正确,乐观者成功'回应时代迷茫。这些金句之所以引发广泛传播,在于精准命中了'00后'既渴望突破又惧怕试错的心理矛盾。演讲中关于'小镇做题家'的论述尤其令人动容——'你们的起跑线不是缺陷,而是独特的人生剧本',展现了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深刻洞察。

三、教育观碰撞:对新东方转型的再思考

结合'双减'政策后新东方的转型,俞敏洪坦诚分享了企业生死考验中的心得。将教育比作'点燃火把而非灌满水桶'的过程,其关于'农业思维做教育'的论述(尊重成长规律、接受不确定性、提供个性化养分)引发教育界讨论。现场展示的东方甄选助农案例,实证了'利他即是最可持续的商业模式'这一观点,为商科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商业伦理视角。

四、清华反响:演讲后的持续发酵

据清华学生会调研,89%的听众认为这场演讲'改变了认知框架'。经济管理学院特别将演讲内容纳入职业发展课程,航天航空学院则发起了'长期主义'读书会。值得关注的是,演讲中关于'海鸥管理学'的比喻(看清方向、把握节奏、适应变化)被多个学生创业团队设为座右铭。这种持续性的思想发酵,展现了顶尖大学对高质量人文教育的渴求。

俞敏洪的清华演讲之所以成为现象级事件,在于它超越了常规的成功学叙事,构建了一套适应VUCA时代的生存哲学。在人工智能颠覆职业、地缘政治重塑格局的今天,其倡导的'确定性成长'框架为年轻人提供了可操作的精神锚点。这场演讲启示我们: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搬运,而是点燃思考的火种;有价值的成功不在比较中产生,在坚持自我价值的道路上自然显现。或许正如演讲结尾所言:'世界越不确定,越要确定地做好自己',这才是应对变局最智慧的姿态。

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