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台湾现象级BL剧《HIStory》系列的第三部作品,《HIStory3那一天》自2019年播出后持续引发热议。该剧以校园为背景,讲述项豪廷(宋伟恩饰)与于希顾(黄隽智饰)从敌对到相知的情感蜕变,凭借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真实的高中生生活描写,成功打破BL剧的刻板印象。剧中"那一天"的命题既指代主角关系转折的关键日,也隐喻着每个人青春中那个改变自我的瞬间。据片方数据显示,该剧在LINE TV上线首周即突破百万播放量,更在豆瓣获得8.2分的高评价,成为华语BL剧的新标杆。
解构"那一天"的三重叙事维度

剧中"那一天"首先具象化为第6集天台告白的经典场景,项豪廷喊出"我喜欢你"的瞬间成为故事转折点。其次象征主角们突破社会偏见的勇气时刻,如于希顾决定公开性向的剧情。更深层则指向台湾同性婚姻合法化(2019年5月24日)的历史节点,编剧林珮瑜巧妙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变革相呼应。制作团队透露,这个标题灵感来源于剧组实际走访台中一中时,学生们描述的"改变人生的某一天"。
角色塑造的突破性创新
与传统BL剧不同,该剧主角设定具有现实复杂性:项豪廷是成绩垫底却擅长篮球的"问题学生",于希顾则是背负家庭期望的资优生。人物关系发展遵循"敌对-互助-暧昧-确认"的四阶段模型,其中"篮球场打架"、"图书馆补习"等关键场景均经过青少年心理专家指导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配角线,如女同学孙博翔对同性恋从排斥到理解的变化,反映了台湾校园真实的性别平等教育进程。
视听语言中的青春符号学
导演蔡宓洁大量运用浅焦镜头突出人物微表情,如第8集两人在雨中共撑一伞时,雨滴在伞面形成的光斑隐喻心境变化。美术组特别选用台中一中实景拍摄,教室课桌上的涂鸦、福利社的冰柜等细节高度还原台湾高中生日常。原声带中告五人乐队的《披星戴月的想你》成为现象级OST,其歌词"你离开的那一天"与剧名形成互文,网易云音乐该曲目下超3万条剧迷留言。
社会议题的戏剧化呈现
剧中通过三条线索探讨青少年成长困境:主线是性向认同,副线A涉及校园暴力(李思妤被霸凌事件),副线B刻画单亲家庭问题(于希顾与母亲关系)。特别在第10集,借教师角色之口完整呈现台湾《性别平等教育法》条文,这种"法条情景化"的手法获教育部门肯定。据台湾彩虹平权大平台统计,该剧播出后青少年同志咨询热线来电量增加37%,显示其社会影响力。
《HIStory3那一天》的成功在于将BL类型剧提升为社会观察的载体,其"那一天"的命题既是个人记忆的锚点,也是集体情感的共鸣箱。该剧展现的制作态度值得借鉴:坚持实地调研(剧组采访超过50名高中生)、拒绝标签化人物(主角没有"攻受"刻板设定)、注重法律细节(台词经律师审核)。对于创作者而言,它证明了好故事需要"三实"原则——真实素材、踏实制作、诚实表达。观众不妨带着"你的那一天是什么时候"的思考重温这部剧,或许会有新的发现。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