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国民级慢综艺《三时三餐》渔村篇第五季于近期重磅回归,再次掀起观众对‘自给自足渔村生活’的热议。本季节目延续‘远离都市、一日三餐’的核心模式,由老成员车胜元、柳海真与新加入的孙浩俊组成‘渔夫三人组’,在韩国莞岛展开质朴而充满烟火气的海岛生活。节目通过真实记录捕鱼、种菜、烹饪的全过程,传递‘慢下来享受生活’的治愈哲学,豆瓣开分高达9.4分,被观众誉为‘电子榨菜’和‘焦虑解压神器’。
一、渔村篇的‘长寿秘诀’:为何能拍到第五季?

作为tvN电视台的王牌IP,《三时三餐》自2014年开播以来已制作12季。渔村篇凭借‘真实感’与‘人情味’两大杀手锏持续吸粉:1)无剧本的真实记录:成员需亲自驾船捕鱼、潜水捞海产,甚至遭遇‘空网危机’;2)化学反应满分的主MC:车胜元‘车大厨’与柳海真‘万能帮手’的默契组合已形成独特笑点体系;3)沉浸式海岛美学:镜头对潮汐变化、渔船归港等自然场景的诗意呈现,构成视觉治愈。制作组透露,本季特别增设‘海鲜市场特卖’环节,让成员用劳动成果换取生活物资,增强节目现实感。
二、第五季创新点解析:新成员+新挑战
本季最大变化是演员孙浩俊的加入,形成‘70后+80后’代际组合。其‘料理小白’属性制造诸多笑料(如把鱼汤煮成糊状),但也带来新鲜视角。节目组升级任务难度:1)必须用传统方式制作发酵海鲜酱;2)首次尝试深海钓鱼;3)增设‘台风天生存特辑’。值得注意的是,本季减少明星嘉宾比重,更聚焦固定成员的日常互动,如车胜元教孙浩俊杀鱼的‘师徒时刻’,被观众评为‘男性情谊的教科书’。
三、慢综艺的文化启示:对抗‘速食时代’焦虑
《三时三餐》的成功折射出当代社会的心理需求:1)‘数字排毒’渴望:研究表明观看30分钟自然场景视频可降低17%的皮质醇水平;2)手工劳动的价值重估:节目展示的腌泡菜、修补渔网等技能引发韩国‘返乡青年’现象;3)可持续生活理念:成员遵循‘钓多少吃多少’原则,与联合国SDGs目标相呼应。制作人罗英锡坦言:‘我们想证明没有手机和外卖,人反而能更幸福。’
四、渔村美食图鉴:第五季招牌料理TOP3
1)辣炖带鱼锅:用现捕带鱼配自家种植的辣椒,汤底加入莞岛特产的牡蛎提鲜;2)盐烤斑鰶:柳海真独创的‘船舱烧烤法’,仅用海盐调味;3)海鲜葱饼:孙浩俊首秀作品,因加入过量淀粉被调侃为‘煎饼铠甲’。韩国饮食文化学者指出,节目巧妙融合‘捕捞-烹饪-食用’链条,使观众获得‘云用餐’满足感,相关食谱在Naver上的搜索量暴涨300%。
《三时三餐渔村篇第五季》再次验证了‘简单即高级’的节目哲学。在这个充斥着短视频刺激的时代,它用一灶炉火、两筐鲜鱼、三个男人的汗水与笑声,构建出令人向往的生活本真。建议观众在观看时关闭弹幕,全心感受潮声与锅铲碰撞的白噪音——或许这就是节目想传达的终极奥义:所谓治愈,不过是重新学会对一餐一饭心怀敬意。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