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CTV12《平安行》作为一档聚焦公共安全与法治教育的专题直播节目,自开播以来凭借真实案例解读、权威专家访谈和沉浸式场景模拟,成为百姓心中的‘平安宝典’。节目以‘普及安全知识、提升防范意识’为宗旨,每年覆盖超2亿观众,特别是在‘全国交通安全日’等节点推出的特别直播,通过曝光违法乱象、演示应急技巧,引发全民热议。本文将带您深入解析这档‘国民安全教育课’的幕后价值与社会意义。
《平安行》的诞生:一档直播节目如何成为全民安全课堂?

2012年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创新推出的周播栏目《平安行》,最初以交通事故警示为主,后升级为涵盖消防、反诈、校园安全等领域的综合安全教育平台。其标志性的‘现场连线+专家拆解’模式,让观众同步见证执法过程并获取专业解读,如2023年春运直播中曝光的‘黑车改装产业链’,推动多地开展专项整治。公安部数据显示,节目播出区域的交通事故率平均下降17%。
直播内容三大王牌板块:真实、互动、实用
1. **案例警示厅**:采用执法记录仪原始画面,如‘醉驾司机连续撞击护栏’的未剪辑视频,引发强烈视觉冲击;2. **实验室剧场**: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现场演示‘安全带碰撞测试’,直观展现防护重要性;3. **云端问答**:网友通过‘央视影音’APP提交的防诈骗疑问,由反诈民警实时分析套路。2022年‘老年人防骗特辑’单期收获320万条互动留言。
看不见的幕后:一场直播背后的多部门协同作战
每期节目需协调公安、消防、医院等十余个机构,如‘电梯惊魂’特辑中,市场监管总局提供全国电梯故障大数据,国家应急广播同步推送自救口诀。制作团队配备‘双总导演’——央视导演负责节目呈现,应急管理部专家把控技术细节。这种‘媒体+政务’的深度合作模式,已被写入《全国安全宣传“五进”工作规范》。
从荧屏到生活:《平安行》引发的公民安全意识革命
节目衍生的‘交通安全体验课’已走进全国2.3万所中小学,其首创的‘家庭安全隐患自查二十条’在社区广泛张贴。北京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表示:‘看完货车盲区那期,我现在等红灯都主动退后三米。’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推动立法——节目中曝光的‘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不足5%’问题,直接促成多地将其纳入道路交通安全条例。
《平安行》用九年时间证明:安全教育可以既‘硬核’又‘接地气’。它不仅是危机应对指南,更塑造着‘人人都是安全第一责任人’的社会共识。建议观众养成定期收看习惯,并通过‘央视社会与法’公众号参与安全知识打卡,让平安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。正如网友所言:‘每次看《平安行》,都是给全家买了一份无形保险。’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