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暴走大事件》作为国内现象级网络脱口秀,凭借犀利的时事吐槽和标志性的暴漫风格,曾创下单集破亿播放量的神话。2023年9月其全网账号突然集体‘消失’,引发‘暴漫粉’集体哀嚎。这档陪伴90后成长的节目为何突然被封?背后折射出网络内容监管哪些新动向?本文将深度解析事件脉络与行业影响。

一、事件回溯:从全网下架到官方沉默

2023年9月12日,网友发现《暴走大事件》在B站、微博等平台的官方账号均显示‘该账号已被封禁’,此前发布的《日本核污水特辑》等敏感内容遭集中清理。值得注意的是,节目制作方暴走漫画公司未发布任何声明,与2018年因‘侮辱英烈’被整改时的高调道歉形成鲜明对比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此次可能涉及‘未过审内容违规上传’等新型监管红线。

二、十年兴衰史:从草根逆袭到触碰红线

节目诞生于2013年移动互联网爆发期,早期以‘王尼玛’头套形象和‘暴走漫画’UGC内容为特色。2015-2018年巅峰期曾实现:

1. 单季度广告收入破3000万

2. 衍生出《暴走看啥片》等5档子节目

3. 培养出‘张全蛋’等网红IP

但2018年后因多次内容违规,逐渐退出主流平台转向海外。此次封禁或与其转型期‘打擦边球’的内容策略有关。

三、行业启示:网络视听‘强监管’时代来临

对比同期‘李佳琦翻车’‘虎牙整顿’等事件,可见监管重点已从‘事后追责’转向‘事前预防’。新规要求:

- 网络视听节目需持《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》

- 主播须通过政策法规考试

- 建立‘AI+人工’三级审核机制

据《2023网络内容生态报告》,类似《暴走大事件》的‘观点输出型’节目下架率同比增加47%。

《暴走大事件》的落幕标志着网络内容‘野蛮生长’时代的终结。对创作者而言,需在‘内容创新’与‘合规安全’间寻找新平衡;对观众来说,则意味着要适应更规范的网络视听环境。正如某网友评论:‘我们怀念的不是某个节目,而是那个敢说真话的时代。’这或许是最中肯的注脚。

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