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兰州碧桂园某在建楼盘突发局部坍塌,引发社会对头部房企质量管控的强烈质疑。本文深度剖析事件全过程:从业主拍摄的坍塌视频在网络疯传,到政府部门紧急介入检测,碧桂园官方‘极端天气导致’的解释难以服众。事件折射出房地产高周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,700余户业主的维权困境更引发对预售制改革的讨论。
事件回溯:13层在建住宅凌晨轰然倒塌

2023年8月12日凌晨3点,兰州碧桂园公园上城项目3号楼西单元发生整体倾覆,坍塌部分涉及13个楼层。现场视频显示混凝土结构呈‘粉碎性’断裂,与相邻未倒楼体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项目5天前刚通过主体结构验收,倒塌区域下方正是规划中的地下车库。住建部门初步排除地震因素,但‘极端大风’的说法遭到气象数据反驳——当日最大风力仅4级。
质量疑云:施工日志曝出‘抢工期’证据
记者获取的内部资料显示,该项目存在‘混凝土未达养护周期就拆模’‘夜间违规赶工’等问题。坍塌楼体使用的ALC轻质隔墙板被质疑偷工减料,其抗侧压强度仅为主流建材的60%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同一地块另两栋楼也被检测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合格。多位业内人士指出,这与碧桂园推行的‘456高周转模式’(4个月开盘、5个月回款、6个月现金流回正)直接相关。
维权困局:预售制下的‘空中楼阁’风险
638户已购房业主面临‘钱房两空’困境:虽然地方政府要求碧桂园设立共管账户保障重建,但根据现行《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》,开发商仅需退还本金而不必赔偿房价上涨差额。有业主计算,若选择退款,三年前支付的100万首付现今在同区域仅能购买同等面积住房的50%。法律专家指出,我国现行‘期房预售+企业自检’制度让购房者承担了绝大部分质量风险。
行业震荡:头部房企信用评级遭下调
事件引发资本市场连锁反应,穆迪将碧桂园债券评级从Ba3下调至B1,融资成本骤增2.3个百分点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购房者心理——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,兰州二手房市场出现‘碧桂园恐慌性抛售’,同品牌项目挂牌量激增300%。这场事故或将加速住建部拟推行的‘现房销售试点’政策落地,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房地产经营模式。
兰州倒楼事件绝非偶然个案,它暴露出房地产‘高杠杆、快周转’发展模式已触及安全底线。建议购房者:优先选择现房或准现房,收房时务必聘请专业验房师,重点关注梁柱接缝处、承重墙垂直度等结构性指标。对于监管部门,亟需建立‘建材溯源+施工过程双公开’机制,让‘百年住宅’不再是一句空话。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