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善洲,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,曾任保山地委书记。他一生清廉为民,退休后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生活,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,将5.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,被誉为‘草鞋书记’。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中国人,成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楷模。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的一生。

从‘草鞋书记’到‘绿化愚公’

杨善洲1927年出生于云南施甸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1951年参加工作,1988年退休。在任期间,他常年穿着草鞋深入基层,被群众亲切称为‘草鞋书记’。退休后本可享受安逸晚年,却毅然选择到大亮山义务植树,带领群众22年如一日,将荒山变绿洲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。

22年坚守的绿色奇迹

1988年退休后,61岁的杨善洲带着17名职工进驻大亮山。面对艰苦环境,他们住油毛毡棚,吃粗茶淡饭。22年间,杨善洲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.6万亩,修建林区公路26公里,架设高压线路15公里。如今的大亮山森林覆盖率从不足17%提升到80%以上,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他无偿捐献给国家。

清廉如水的人民公仆

杨善洲一生清廉简朴。任地委书记时,他坚持‘三不’原则:不占公家便宜、不收礼、不让亲属沾光。退休后植树造林期间,他拒绝领取任何报酬,连出差补助都全部退回。他的女儿至今仍是普通农民,儿子也只是基层公务员。杨善洲用一生诠释了‘权为民所用、情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’的深刻内涵。

新时代的精神丰碑

杨善洲的事迹和精神在新时代具有重要价值。2011年他被追授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’称号,2018年党中央授予他‘改革先锋’称号。他的精神集中体现在:坚定理想信念、牢记初心使命、无私奉献、艰苦奋斗。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中,杨善洲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。

杨善洲精神的当代启示

杨善洲精神对当今社会有多重启示:首先,党员干部要永葆为民初心;其次,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持之以恒;再次,艰苦奋斗精神永不过时;最后,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本色。学习杨善洲精神,就是要学习他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的崇高品格。

杨善洲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。从‘草鞋书记’到‘绿化愚公’,他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。在物质丰富的今天,杨善洲精神更显珍贵。我们纪念杨善洲,不仅要学习他的事迹,更要传承他的精神,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,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。正如网友所说:‘这才是共产党员该有的样子!’

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