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0年播出的港剧《创世纪》被誉为华语商战剧的巅峰之作,豆瓣评分高达8.9分。该剧以香港房地产行业为背景,通过叶荣添、许文彪等角色的人生轨迹,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香港社会的风云变幻。剧中'地产霸权'、'白手起家'等概念引发广泛讨论,'做人最重要是开心'等台词更成为经典流行语。制作费高达1.5亿港元创下当时纪录,罗嘉良、陈锦鸿等演员的精彩演绎让角色深入人心。时隔20余年,剧中关于资本运作、人性抉择的深刻描写仍具现实意义。
时代镜像:九七回归前的香港社会缩影

《创世纪》故事始于1990年,正值香港回归前夕。剧中明大集团的原型明显参照新鸿基地产,生动再现了香港地产巨头的发家史。编剧通过叶孝礼(原型李兆基)、霍景良(原型霍英东)等角色,折射出香港富豪阶层的生存法则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许文彪的黑化过程,被学者解读为对香港'经济动物'现象的批判。剧中反复出现的'楼花''炒地皮'等情节,正是香港经济腾飞时期资本游戏的写照。
角色图谱:立体饱满的商界群像
罗嘉良饰演的叶荣添堪称港剧史上最复杂的商界精英,从街头混混到地产大亨的转变充满戏剧张力。陈锦鸿演绎的许文彪则完成从理想主义者到偏执狂的悲剧蜕变,其'我要做香港最有钱的人'的独白成为经典。郭晋安饰演的马志强代表普通港人的挣扎,而汪明荃饰演的方建平则展现女强人的多面性。值得玩味的是,剧中没有绝对的正反派,每个角色都在利益与道德间艰难抉择,这种人性刻画至今仍被编剧奉为典范。
商战教科书:真实案例的艺术再现
剧中多个商战桥段取材真实事件:第17集的地产围标案参照1996年新鸿基贿选风波;叶荣添做空明大的情节源自索罗斯狙击港元的历史。制作团队聘请金融顾问确保专业细节,'土地拍卖''股票狙击'等戏码成为商学院分析案例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'无烟城'计划,其城市规划理念超前时代20年,现实中珠海横琴新区开发就借鉴了剧中构想。这些经得起推敲的商业逻辑,让该剧区别于普通肥皂剧。
文化影响:跨越时代的价值回响
《创世纪》创造了多个文化现象:'叶荣添式创业'成为网络热词,其'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'的台词被创业者奉为圭臬。剧中权谋手段引发'商业伦理'大讨论,香港大学连续5年开设相关专题课。2018年优酷重播时,年轻观众发现剧中预测了香港楼市走势,相关分析文章阅读量破百万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它塑造了华语观众对商业剧的审美标准,后续《大时代》《珠光宝气》等都难以超越其高度。
制作揭秘:港剧工业的巅峰之作
该剧总投资1.5亿港元相当于当时30集普通剧集的3倍预算,其中仅搭建无烟城模型就耗资800万。为追求真实感,剧组获准在中环实地拍摄证券交易所戏份,动用200名临时演员还原交易场景。服装方面,叶荣添的西装全部意大利定制,单套造价超2万港元。数码修复版可见,剧中出现的BP机、大哥大等道具均严格符合年代特征。这种制作精度使该剧获得'港剧中的好莱坞'美誉。
《创世纪》之所以历久弥新,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功能,成为记录香港经济腾飞的社会档案。剧中关于资本原罪、人性异化的思考,对当下'内卷''躺平'等现象仍有镜鉴意义。建议观众结合《香港地产业百年》《亚洲教父》等书籍观看,更能理解剧情背后的历史纵深。这部诞生于世纪之交的杰作证明:优秀的商战剧不仅是商业智慧的集大成者,更应该是时代精神的忠实记录者。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