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东阳西县,有一位新闻主播王焱楠,她不仅用标准的普通话播报新闻,更以地道的阳西方言赢得了当地观众的喜爱。近年来,她的一段方言播报视频在网络上意外走红,让这位地方台主播成为了全国网友关注的焦点。王焱楠的成功不仅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,更折射出当代媒体传播的新趋势——真实、接地气的内容往往最能打动人心。
从阳西电视台到网络红人:王焱楠的意外走红之路

王焱楠是广东阳西县广播电视台的资深新闻主播,从业十余年来一直兢兢业业。2021年,她一段用阳西方言播报'台风预警'的视频被网友上传网络,其生动活泼的播报方式和极具特色的方言发音迅速引发关注。视频中,王焱楠将专业的天气预警信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方言表达,如'台风要来啦,大家要把晾在外面的衫裤收好咯'这样接地气的播报,让网友直呼'太有亲切感了'。这段视频在抖音平台获得超过500万点赞,转发量突破100万次,让这位地方主播一夜之间成为网络红人。
方言播报:传承地方文化的创新尝试
王焱楠的方言播报并非刻意为之,而是阳西电视台'新闻方言版'栏目的常规内容。这个栏目创办的初衷是为了服务当地不熟悉普通话的老年观众群体。王焱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'用方言播报新闻,能让信息传递更直接有效,特别是对一些紧急的灾害预警信息。'没想到这一服务本地观众的举措,反而因其真实性和文化特色获得了全国网友的喜爱。语言学家指出,王焱楠现象反映了当代观众对真实、多元文化内容的渴求,在标准化媒体内容泛滥的今天,方言这种'文化方言'反而显得珍贵。
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人转型样本
王焱楠的走红并非偶然,背后是传统媒体人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成功案例。在视频走红后,王焱楠和阳西电视台迅速反应,开通了抖音官方账号'阳西新闻方言版',目前粉丝已突破200万。账号内容不仅包括新闻方言播报,还加入了王焱楠走访当地、体验民俗等接地气的内容。这种'专业媒体人+本土文化+新媒体平台'的模式,为地方媒体转型提供了新思路。王焱楠表示:'我们做的是'有温度的新闻',既要保持专业性,又要让观众感受到亲近感。'
方言传播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
王焱楠现象引发了对方言传播价值的广泛讨论。在普通话推广的大背景下,如何保护方言多样性成为重要课题。王焱楠的方言播报证明,方言不仅是交流工具,更是地方文化的载体。她的视频让全国网友认识了阳西方言的特色,如将'知道'说成'识得','下雨'说成'落水'等。文化学者认为,这种通过媒体传播方言的方式,既服务了信息传递的基本功能,又实现了文化传承的附加价值,是方言保护的可取之道。
王焱楠的故事告诉我们,在这个内容同质化严重的时代,真实、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反而能脱颖而出。她成功地将专业新闻工作与地方文化传承相结合,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新思路。更重要的是,她让全国观众看到了阳西方言的魅力,证明了方言不是落后的象征,而是宝贵的文化资源。王焱楠现象启示我们:在媒体传播中,保持专业性的同时,不妨多一些'地方味',这或许就是打动现代观众的秘诀。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