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冻传媒作为近年来崛起的国内影视制作公司,凭借《传闻中的陈芊芊》《御赐小仵作》等爆款剧集迅速打开市场。其作品以轻快节奏、高颜值阵容和'小而美'的制作品质形成独特风格,在年轻观众中引发'果冻效应'——即每出新剧必引发社交平台热议的现象。本文将解析这家'非典型'影视公司如何打破行业惯例,用数据揭示其内容策略的独到之处。

从广告公司到爆款制造机

果冻传媒前身为2014年成立的广告制作公司,2018年转型影视制作后,以单集成本控制在300万以内的'精准投资'模式突围。其首部自制剧《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》豆瓣开分8.0,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。区别于传统影视公司'大IP+流量明星'的套路,果冻更注重编剧团队建设,核心编剧钱晶晶曾透露'每集剧本平均修改17稿'的创作标准。

年轻化内容生产公式

通过分析其10部代表作品,可总结出'5+3+2'内容模型:50%甜宠元素(如《明月照我心》)、30%职业线(如《程序员那么可爱》)、20%社会议题(如《贺先生的恋恋不忘》涉及儿童心理学)。这种配方使剧集既保持娱乐性又具备话题度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剧集平均时长控制在35分钟以内,符合短视频时代观众注意力规律。

数据驱动的运营策略

果冻传媒建立了一套独特的'播后优化'机制:根据骨朵数据平台前3集播出后的用户弹幕热词(如'女主人设太傻'),48小时内完成后续剧情微调。2022年《一夜新娘2》就曾因此修改女主职场线,使留存率提升22%。这种'用户共创'模式使其微博超话活跃度长期保持行业前三。

争议与行业影响

快速生产模式也带来质疑,如《大约是爱2》被指'工业化糖精'。但不可否认其推动了行业变革:爱奇艺2021年起设立的'青创计划'直接对标果冻模式。第三方数据显示,其剧集女性观众占比78%,24岁以下观众达63%,这种精准受众定位正被更多平台效仿。

果冻传媒的成功印证了影视行业'内容垂直化'趋势的可行性。其经验表明:精准的受众洞察比盲目追求大制作更重要,但如何避免套路化、保持创新力将成为新挑战。对于观众而言,这类公司的崛起意味着更多元化的观剧选择,而从业者或可从中学习'小步快跑'的内容迭代策略。

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