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浪潮中,萧雅全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作者印记。这位1967年生于台北的导演,用《命带追逐》《范保德》《老狐狸》三部剧情长片,构建起一个关于时间、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影像宇宙。他的作品常被形容为'用侯孝贤的镜头拍伍迪·艾伦的故事',在写实基底上跳跃着魔幻色彩。2023年《老狐狸》横扫金马奖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,让更多人注意到这位'慢工出细活'的导演——他坚持每部作品必须'沉淀七年'的创作哲学,恰如他镜头里那些需要慢品的人生况味。
萧雅全的创作轨迹,恰似他在《范保德》中设计的那个精妙比喻:人生如同中药柜,每个抽屉都装着不同时期的自己。从X光片预知命运的奇幻,到股市泡沫映照人性的寓言,他始终在用影像进行着关于时间、记忆与身份的哲学思辨。在流媒体时代仍坚持胶片拍摄,在速食文化中守护'七年沉淀'的创作伦理,这种不合时宜的坚持,反而成就了其作品穿越时间的力量。正如他自己所说:'好电影不该只有当下的热度,更要能在十年后依然让人心头一颤。'对于观众而言,走进萧雅全的影像世界,就是参与一场关于台湾人情世相的深度对话。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