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网络热传一段'把自己栓起来等流浪狗'的迷惑行为视频,当事人自称'小菇',用铁链将自己固定在公园长椅上,周围聚集了7、8只流浪狗。这种看似行为艺术又像社会实验的举动引发激烈争议:动物保护组织谴责其虐待动物,心理学家分析可能存在'受虐倾向',而拍摄者坚称是'测试人性与兽性的边界'。本文将从动物行为学、心理学和法律角度解析该事件背后的多重隐患。

一、事件还原:链条、生肉与围观的流浪狗

根据视频画面显示,当事人'小菇'将自行车锁链缠绕在腰部和长椅扶手之间,身旁放置装有生肉的食盆。随着流浪狗逐渐靠近,拍摄者不断发出'快咬她'等诱导性言语。动物专家指出,这种人为制造紧张环境的行为,极易触发犬类的领地攻击本能,视频中可见多只狗出现龇牙、低吼等应激反应。

二、法律红线:可能触犯的多项法规

1. 《动物防疫法》第30条明确禁止故意挑衅动物引发攻击;2. 若造成犬只伤人事件,当事人需承担《民法典》第1245条的侵权责任;3. 公共场所自缚行为可能违反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23条。北京某律师事务所主任指出,该行为已涉嫌'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'的治安案件立案标准。

三、心理动机:从行为艺术到病态心理的边界

犯罪心理学专家分析该行为呈现三个危险信号:①通过制造危险场景获取关注(类似'蓝鲸游戏'心理机制)②明显物化自我(将自己作为'诱饵'使用)③存在潜在的受虐倾向(视频中当事人有反常的兴奋表现)。值得注意的是,当事人社交账号历史显示其曾发布过'想被野兽撕碎'等极端内容。

四、动物行为警示:流浪狗为何成为'工具'

北京市流浪动物救助中心负责人强调,流浪犬平均携带6种以上人畜共患病病原体。视频中出现的'投喂生肉-诱导攻击'行为,会永久改变犬只行为模式,导致其将人类与食物争夺联系起来。2022年重庆某小区就发生过因类似'测试'引发的流浪狗连环伤人事件。

该事件绝非简单的'行为艺术',而是游走在违法边缘的危险实验。值得警惕的是,短视频平台已出现模仿风潮,某博主类似的'测试流浪猫'视频获得23万点赞。专家建议:①平台应下架相关危险内容 ②观众遇到此类视频应立刻举报 ③切勿因猎奇心理模仿。人与动物的关系需要建立在科学认知基础上,任何以伤害为代价的'测试'都是文明社会的倒退。

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